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Satish Kumar 的另一個簡介


Satish Kumar
和平朝聖者、非暴力運動實踐者、生態學家、教育家

名列世界百大精神領袖的 Satish Kumar,今年已經77歲,他的前半生在印度度過,後半生則居住在英國。他早年為了反核武而徒步8000英哩,被稱為 Peace Walk,後來在倫敦創辦了Schumacher學院,並且身體力行地務農。近年則提倡 "Soil、Soul、Society" 做為當代社會改革的概念。

Satish Kumar 出生在印度一個耆拿教家庭,九歲時堅持成為耆拿教僧侶,即使對具有虔誠信仰的印度人來說,這都是非常小的年紀。十年後 Satish 無意中被甘地的書所啟發,於是又決心離開耆拿教僧團。離開耆拿教僧團後,他接著來到菩提伽耶(Bodh Gaya)的一個修行團體,這個修行團體的精神領袖是 Vinoba Bhave,Vinoba 參與了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運動,也是甘地「非暴力運動」思想的直接承襲者,於是 Satish 在這裡學習了甘地的思想,包括非暴力抵抗和其他生活準則。

在25歲時,Satish Kumar 已經是一個報紙的責任編輯。某一天他在報紙上讀到英國著名哲學家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因為和平反核武運動而被逮捕入獄的消息,他跟朋友說,一個 90歲的老人為了和平而入獄,那我們還在這裡做什麼?

於是他和朋友一起計畫了一個和平步行,並接受 Vinoba 的建議,不帶任何錢和食物就出發。他們從印度德里甘地的紀念銅像下出發,經過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七個月後進入當時的獨立國協,然後路經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來到黑海,在這裡他們遇見兩位婦女,其中一位婦女送了四包茶,並要求送給每一位核武的國家領導者一個茶包,請他們在按下按鈕前,先停下來泡一包茶。

當他們來到莫斯科,他們見到蘇聯領袖之一的吉洪諾夫,並請他轉交了一個茶包給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吉洪諾夫當時跟他們承諾,蘇聯不會是第一個使用核武的國家。離開莫斯科後他們走了45天來到蘇聯邊界,接著經過波蘭、東德、西德、比利時然後來到法國首都巴黎。在巴黎,他們因為一直沒有收到戴高樂總統的接見回覆,於是他們決定直接到總統府見他,並因此被警察逮捕關進監獄。

離開法國後他們前往英國,在那裡他們也見到啟發這趟旅程的哲學家伯蘭特‧羅素,羅素贊助他們飛往美國的機票。最後,他們來到美國,並在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墳墓前結束旅程。在美國時,Satish Kumar也受邀見到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域馬丁路德牧師,並且,他也親身見證了當時正在發生的民權運動現場,並直接強烈感受到當時黑人所受到的歧視。

在從美國回印度途中,他又受邀先途經日本,見到了真正被核彈摧毀過的國家,也因此讓整個和平步行的意義更加完整。這趟和平步行總共8000哩。

Satish Kumar 從和平步行回到印度之後,又擔任了一陣子編輯工作,然後他接受邀請放下所有工作就突然前往義大利。Satish Kumar 在 1967 年 11 月來到義大利,正好迎來 1968 年的學生運動,也因此,在以和平步行反對核武之後,Satish Kumar 又親身見證了六零年代在歐洲各地發生的學生運動。在歐洲待了超過一年後,他決定和朋友一起,開了 80 天車從英國回到印度。

才剛剛回到印度,他隨即又參與了印度的非暴力和土地改革運動,這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就是 Vinoba。也因此,他同時短時間內同時經歷了在西方先進國家展開的學生運動和印度為了土地改革開展的農業運動。

幾年後 Satish Kumar 因為種種機緣又從印度來到英國,並因著名經濟學家 E. F. Schumacher 的邀請而長期待在英國,並擔任 Resurgence & Ecologist 雜誌的主編,一直到現在。Satish Kumar在英國的日子恰好讓他將焦點轉移到當代社會面臨的環境問題。他先創立了小小學校,提倡全人教育,1992年,Satish Kumar 又和其他人一起創辦了 Schumacher 學院,並擔任創院校長,這間學校取名自倡議「小即是美」的經濟學家 E. F. Schumacher,強調人與自然、生態與經濟,科學與信仰,看似相似,實為一體,也因此,Schumacher 學院以小而美的永續科學,贏得全球關注。

十年前Satish Kumar在他的自傳 No Destination 中提及甘地對於他的重要影響,也闡述了甘地的十一條原則。去年他出版新書 Soil Soul Society: A New Trinity for Our Time,倡議永續社會的概念,認為人類都是大地社會的一員,心靈與大地的照顧是一體的;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怎樣對待自然,自然就怎樣對待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